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,城市擁堵已成為城市管理的難題,“疏堵”便成為城市發展面臨的新課題。從實踐來看,發展具有集約高效、節能環保優點的城市公共交通,無疑是解決這個“城市病”的最優選項。重慶作為高速發展的年輕直轄市,樹立公共交通在城市發展體系中的主導地位,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是緩解交通擁堵、轉變城市交通發展方式、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的有效途徑。
一、重慶主城區交通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
據《重慶市主城區交通發展年度報告》,2015年重慶主城區干路網工作日早晚高峰平均車速23.6km/h,核心區工作日干路網早晚高峰平均車速21.8km/h,公交車平均車速18km/h,途經主要商圈、橋梁時平均車速在13km/h以下。
重慶在高速發展的同時,也顯現出一些問題:城市道路總體的規劃不盡完善;相對城市發展,公共交通發展滯后;車輛數量增長過快,靜態交通容量不足;公眾交通安全意識淡薄等。導致城市擁堵的因素很多,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。
重慶主城區私家車保有量破百萬輛,成為道路擁堵重要因素。截至2015年,重慶主城區汽車擁有量達到110.2萬輛,私人小客車擁有量達86.3萬輛,主城汽車擁有量達132輛/千人。私家車的急劇增加,讓主城區道路壓力陡增。
受山城地理條件的制約,主城區道路資源有限,硬件拓展難度較大。主城各區被兩江分隔,坡陡路窄,道路資源有限,很多是單向兩車道,拓展難度較大,尤其是長江、嘉陵江兩岸的道路已達到極限。多河流、多山川地貌導致城市道路狹窄、橋梁隧道眾多,城區平均擁堵指數由直轄前的12%上升為38%,在全國城市道路擁堵排位進入前10位。
城市規劃、建設和管理統籌困難,道路通行能力沒有充分發揮。城市配套車庫與汽車發展速度不適應,停車位規劃嚴重不足,路邊停車占用道路資源,加之城市道路交通指示不盡完善(如部分紅綠燈、人行斑馬線設置不科學等),道路通行能力受限,進一步增加城區道路的擁堵。
市民公共交通出行意識不強,極大浪費了交通資源。重慶市主城區交通發展年度報告顯示,2014年居民機動化出行結構中,小汽車占29.4%,2015年這一數字上升至31.4%。私家車的高位使用帶來公共交通運輸資源、主城區有限道路資源的極大浪費。
二、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是“疏堵”有效途徑
不少發達國家在“汽車化”進程中,也大多經歷了“私人汽車膨脹——道路擁擠阻塞——重視發展公共交通”的發展歷程,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。
美國洛杉磯:發展低成本公共交通系統,制定長期交通規劃。一是大力發展低成本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統,造價低廉的快速公共交通比普通公共交通節省出20%左右的出行時間。二是積極建設共乘車道,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,共乘車道只允許兩個人或以上共乘的汽車使用。三是開發應用智能交通系統,提高交通系統管理水平。
法國巴黎:長期實行公交優先。目前,巴黎設置了480多條全天或部分時間禁止其他車輛使用的公共汽車專用道。巴黎公路交通標識設置堪稱一流,幾乎每個交叉路口都設有指示近、中、遠目的地的醒目路標,可以確保司機不因找路而分散注意力引發事故,公路安全系數也相對提高。
日本東京:立體交通覆蓋城市,整體化交通網絡連接城市高速公路、城市道路、地鐵、電氣鐵道、新干線、新交通系統。巨大的立體交通網所設立的站點多但不重復、不紊亂,站點分布和不同交通工具轉換非常合理科學,站點的高效利用使得人口密度大的東京擁堵情況大為改觀。
可見,成功治堵最關鍵的是要構建高密度、高覆蓋、高水平的公交網,大力發展公共交通。多年來,重慶也一直在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保障能力方面進行不懈努力。目前,主城區運營公交車有8816輛,公交線網總長達2543.4公里,主城區運營軌道交通線路4條,總里程202公里。軌道線網日均客運量達187萬乘次,地面公交年日均客運量達526萬乘次,公共交通承擔了67.8%的日均交通運量,成為運輸主力,為減少城市擁堵發揮了積極作用。特別是2012年重慶成為全國首批15個“公交都市”建設示范城市后,重慶公共交通步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。 (來源:重慶日報)